会展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1.制定行规,进行行业间的协调和管理
随着展览行业的发展与成熟,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展览行业协会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和行规对展览业进行协调性的管理,其着眼点在于展览业的秩序、效益和发展。英国展览业联合会对展览主办者、参展商、观众等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提出了国际展和国内展的标准和条件,规定了展览会组织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这些行规对展览企业的运作经营,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新加坡会议展览协会成立于1980年,其会员有专业展览公司、专业会议公司、场馆设施及其他展览服务机构。它的最主要职能就是行业管理和协调,一方面,它与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一套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一旦有会员违反有关规定,就召集会议讨论解决,甚至提出制裁措施,以维持公平竞争的秩序;另一方面,就展览会项目、展出时间安排、摊位价格、展览会质量水准等方面,在会员单位之间进行协调,以更好地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在我国,由于没有全国性的会展专业行业协会,也无从谈起行业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无序之争也就无法避免。
2.对展览会进行资质评估
每年全世界的展览会有成千上万,这既造就了展览市场的繁荣,也难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因此,展览行业强调展览会的名牌效应,展览协会在这方面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对展览会的调查和评估的职能。从世界范围看,最有效地对展览会进行评估和资质认可的组织是世界展览联盟 UFI。该联盟的成员是建立在品牌展览会的基础上的。UFI对申请加入其协会的展览项目和其主办单位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详细的审查程序,取得 UFI的资质认可、使用 UFI的标记成为名牌展览会的重要标志。英国展览业联合会往往要会员对其举办的展览会进行第三者审计,即聘请一家独立的审计公司对展览会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法国则采取对展览跟踪调查的方法,一般要进行两次调查,一次是在展出期间,就展览组织本身征求参展商的意见;另一次是在展览结束后,方法虽各不相同,但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创造品牌展览会的声誉,更好地维护参展商、观众和主办者的利益。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展会评估制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现象屡见不鲜,参展商和观众上当受骗者也不乏其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展览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凭借多年市场的重重考验与行业经验的累积,造就了深圳展览设计搭建公司——亚太国展高素质的设计团队,培养了兼具技术与管理才能的施工团队,建立并完善了专业化的施工流程。严格的选材标准和专注的服务精神,对市场敏锐的触觉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了解,使公司跻身于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品牌企业前列。公司服务于众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小型企业客户,拥有业界及客户的高度赞誉。
3.加强信息交流和调研,促进展览市场的透明度
世界展览市场正从相对封闭状态向全球化发展,信息的高度自由化流动打破了展览会在地域上的局限,这既有利于展览会主办者在确定办展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也方便了所有展会的参与者有的放矢地选择展览会。这些展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交流主要是由展览协会来完成的。每当我们访问展览业发达的国家的展览协会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们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的能力感到由衷的敬佩。相比之下,中国的信息交流就显得十分贫乏。至今,国内还没有一本权威性的刊物能全面、准确、详细地提供中国展览信息,能对已办展览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提供详尽的统计数据。不多的几本刊物基本上成了广告和刊登各地展览日程的计划表,而且这些计划的可信度也令人怀疑。展览网站虽已出现,但正确性、时效性都还不尽如人意。
4.进行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展览会的组织水平和质量
展览业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需要强有力的指导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展览协会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美国国际展览管 理协 会 (IAEM) 经 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从1975年起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一个资格证书, 称作注册展览管理人 (CEM)。3-5年的时间,而有了证书就表明你在展览业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 而且该协会还把这套培训方法输出国外,与加拿大、墨西哥、阿联酋等一些国家的展览协会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这些国家可用这套教材和方法培训本国专业人员,美国展览管理协会对合格者也颁发证书。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国内从事展览业人员多由其他行业转业而来,其中骨干成员形成于同香港展览公司的合作之中。近几年欧美著名展览企业进入中国,也产生了受其培训的专业人员。院校至今极少设置展览专业,短期培训的课程也不多见。师傅带徒弟、边干边学仍是展览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学习方式。有计划、有层次地培训中国展览专 业人 员确实是未来中国展览协会的一大任务。
随着展览行业的发展与成熟,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展览行业协会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和行规对展览业进行协调性的管理,其着眼点在于展览业的秩序、效益和发展。英国展览业联合会对展览主办者、参展商、观众等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提出了国际展和国内展的标准和条件,规定了展览会组织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这些行规对展览企业的运作经营,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新加坡会议展览协会成立于1980年,其会员有专业展览公司、专业会议公司、场馆设施及其他展览服务机构。它的最主要职能就是行业管理和协调,一方面,它与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一套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一旦有会员违反有关规定,就召集会议讨论解决,甚至提出制裁措施,以维持公平竞争的秩序;另一方面,就展览会项目、展出时间安排、摊位价格、展览会质量水准等方面,在会员单位之间进行协调,以更好地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在我国,由于没有全国性的会展专业行业协会,也无从谈起行业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无序之争也就无法避免。
2.对展览会进行资质评估
每年全世界的展览会有成千上万,这既造就了展览市场的繁荣,也难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因此,展览行业强调展览会的名牌效应,展览协会在这方面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对展览会的调查和评估的职能。从世界范围看,最有效地对展览会进行评估和资质认可的组织是世界展览联盟 UFI。该联盟的成员是建立在品牌展览会的基础上的。UFI对申请加入其协会的展览项目和其主办单位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详细的审查程序,取得 UFI的资质认可、使用 UFI的标记成为名牌展览会的重要标志。英国展览业联合会往往要会员对其举办的展览会进行第三者审计,即聘请一家独立的审计公司对展览会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法国则采取对展览跟踪调查的方法,一般要进行两次调查,一次是在展出期间,就展览组织本身征求参展商的意见;另一次是在展览结束后,方法虽各不相同,但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创造品牌展览会的声誉,更好地维护参展商、观众和主办者的利益。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展会评估制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现象屡见不鲜,参展商和观众上当受骗者也不乏其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展览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凭借多年市场的重重考验与行业经验的累积,造就了深圳展览设计搭建公司——亚太国展高素质的设计团队,培养了兼具技术与管理才能的施工团队,建立并完善了专业化的施工流程。严格的选材标准和专注的服务精神,对市场敏锐的触觉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了解,使公司跻身于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品牌企业前列。公司服务于众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小型企业客户,拥有业界及客户的高度赞誉。
3.加强信息交流和调研,促进展览市场的透明度
世界展览市场正从相对封闭状态向全球化发展,信息的高度自由化流动打破了展览会在地域上的局限,这既有利于展览会主办者在确定办展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也方便了所有展会的参与者有的放矢地选择展览会。这些展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交流主要是由展览协会来完成的。每当我们访问展览业发达的国家的展览协会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们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的能力感到由衷的敬佩。相比之下,中国的信息交流就显得十分贫乏。至今,国内还没有一本权威性的刊物能全面、准确、详细地提供中国展览信息,能对已办展览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提供详尽的统计数据。不多的几本刊物基本上成了广告和刊登各地展览日程的计划表,而且这些计划的可信度也令人怀疑。展览网站虽已出现,但正确性、时效性都还不尽如人意。
4.进行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展览会的组织水平和质量
展览业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需要强有力的指导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展览协会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美国国际展览管 理协 会 (IAEM) 经 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从1975年起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一个资格证书, 称作注册展览管理人 (CEM)。3-5年的时间,而有了证书就表明你在展览业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 而且该协会还把这套培训方法输出国外,与加拿大、墨西哥、阿联酋等一些国家的展览协会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这些国家可用这套教材和方法培训本国专业人员,美国展览管理协会对合格者也颁发证书。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国内从事展览业人员多由其他行业转业而来,其中骨干成员形成于同香港展览公司的合作之中。近几年欧美著名展览企业进入中国,也产生了受其培训的专业人员。院校至今极少设置展览专业,短期培训的课程也不多见。师傅带徒弟、边干边学仍是展览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学习方式。有计划、有层次地培训中国展览专 业人 员确实是未来中国展览协会的一大任务。